7月23日—24日,我县遭受了强降雨天气,导致玉米田出现大量积水,部分玉米植株发生倒伏。为了尽快恢复玉米生长,减少灾害损失,特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意见。
一、及时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
强降雨后,应第一时间疏通田间沟渠和通河沟渠,确保排水畅通。同时,准备应急排涝机具,对低洼地块进行抢排,尽量缩短田间积水时间,为玉米恢复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二、合理处理倒伏植株
对于倒伏较轻的玉米,尤其是孕穗前期倒伏的,由于植株自身有恢复直立的能力,一般不需要人工扶起,让其自然生长即可。
如果玉米倒伏严重,尤其是匍匐的植株,24小时内应及时进行扶直,并在根部进行培土,以稳固植株。操作时,可两人配合,一人扶直玉米,一人培土。超过24小时则以自然恢复为主,防止因人为扶持而造成玉米茎秆折断。
对于弯倒的玉米,可用长竹竿轻轻挑动玉米植株,抖落叶面上的雨水污泥,减轻压力,待晴天后植株可慢慢恢复直立。
若玉米茎部折断,则无需再让其生长,应尽快清除出田间,以免影响其他健康植株的生长。
三、补充营养,促进恢复
强降雨后,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流失,玉米植株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恢复生长。因此,在排涝的基础上,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,如尿素,每亩建议用量为15—20公斤。此外,还可进行叶面肥喷施,如氨基酸叶面肥、生物菌肥等,增加芸苔素内酯和叶面锌肥等,以补充植株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。
四、加强病虫害防治
强降雨后,田间湿度大,温度高,容易滋生病虫害。因此,应加强玉米褐斑病、叶斑病、南方锈病、玉米螟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。建议雨后及时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,如三唑酮、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,以及氯虫苯甲酰胺、甲维盐、四氯虫酰胺等杀虫剂。同时,可加入磷酸二氢钾、芸苔素内酯等一起喷施,既杀虫防病又补充营养。
五、精细管理,降低损失
在玉米恢复生长的过程中,应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除草、中耕、防虫、防病。通过精细管理,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,促进其快速恢复生长,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六、注意田间作业安全
暴雨过后,田间湿度大,土壤湿软,容易造成人员滑倒等安全事故。因此,在进行田间作业时,应注意安全,穿戴好防护装备,避免在积水未退的地块行走或作业。(撰稿:何振邦 编辑:陈航 审核:吕忠明)